阵型位置主要由舰船类型自动决定,玩家无法手动调整战斗中的具体站位。系统会根据舰船定位自动划分为前排、中排和后排三个层次,其中前排通常由防御型舰船(如坦克类)占据,中排多为均衡型舰船,后排则部署输出或辅助型舰船。这种自动编排机制基于舰船蓝图中的预设定位,确保各类舰船能发挥其设计功能。战斗时敌方会优先攻击前排单位,因此前排舰船的生存能力直接影响整体战局。
舰船的战斗位置与其武器系统和功能特性密切相关。搭载实弹武器的舰船因射程限制多分布于前排或中排,而能量武器舰船因攻击特性常被分配至后排。无人机等特殊单位虽无独立蓝图,但会随母舰位置自动部署。部分舰船虽定位为前排输出型,但其防御性能较弱,需搭配其他防护单位共同承担伤害。这种位置分配逻辑要求玩家在组建舰队时,需综合考虑舰船类型、武器属性和功能互补性。
虽然宇宙空间本身不影响舰船移动,但狭窄区域会限制阵型展开,迫使舰队收缩为密集队形;开阔星域则有利于侧翼包抄或分散部署。玩家需根据战场环境预判阵型变化,例如在小行星稀疏区需注意舰船碰撞体积对站位的影响。计划圈的布置范围也会间接决定舰队接敌时的初始阵型排列。
前期以护卫舰和驱逐舰为主时,阵型层次较简单;后期加入巡洋舰、航母等大型单位后,系统会自动优化位置分配以发挥各舰种协同效应。玩家可通过蓝图研究强化舰船属性,间接改善其所在阵位的作战效能。技术值分配建议优先提升前排护甲与后排输出,以符合系统默认的攻防逻辑。
实战中阵型效果还受敌我舰队构成影响。当敌方以高爆发的远程单位为主时,需通过增援功能补充防空舰船;若敌方侧重舰载机群,则需调整舰队构成以增加中排防空火力。这种应对方式并非直接改变阵型位置,而是通过舰船组合变化促使系统重新分配站位。撤退与重组是调整阵型的唯一手动手段,但会消耗额外时间和策略值。
理解阵型位置的内在逻辑是制定战术的基础。玩家需深入研究每艘舰船的定位标签、武器射程和技能特性,从而在编队阶段就预设好理想的阵型结构。虽然无法直接操控战斗中的站位变化,但通过精准的舰队搭配和属性强化,仍能实现类似阵型调整的战略目标。这种隐性的阵型管理系统要求玩家具备更强的预判能力和全局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