角色培养的核心思路是优先构建一支完整的三人队伍,以冰、火、雷、物理四大体系为基础进行搭配。游戏内角色特性分化明显,队伍组建需围绕主要伤害属性展开,但成员属性未必完全一致。当前版本中,星三家构成的元素队是热门选择,而物理队更适合作为第二套阵容培养。物理队的核心在于拥有能长时间施加脆弱状态的角色,目前仅有少数角色能胜任这一职责。
资源分配应遵循集中原则,避免平均培养多个角色。S级角色通常需要通过补给获取,但部分S级角色可通过新手补给或成长基金等途径获得。A级与SP角色在队伍中多承担非脆弱和穿透加成,与S级辅助形成互补。SP角色虽可通过星石商店或活动获取,但培养周期较长,需根据主要队伍需求选择性投入资源。每周可购买的碎片数量有限,过度分散资源会导致练度提升缓慢。
元素队伍中,火元素角色泛用性较高,适合应对多种副本环境,但需搭配特定辅助角色。物理角色在非量子属性战斗中表现稳定,辅助选择相对灵活。冰元素角色具备跨属性作战能力,但需注意生物敌人的克制关系。雷元素角色输出稳定,但获取难度较高,需合理规划资源。辅助角色的功能性在后期尤为重要,应根据队伍需求优先培养具备增伤、聚怪或生存能力的角色。
新手阶段可优先培养易获取的角色,如通过远征或商店兑换的A级角色。随着进度推进,逐步转向版本强势的S级角色。装备培养需与角色定位匹配,圣痕套装效果优于散搭,但过渡期可使用四星圣痕或活动赠送装备。神之键系统对战力提升显著,但需投入较多时间资源,建议在角色基础成型后考虑。
长期规划中,建议保持水晶储备用于关键角色补给,避免盲目抽取。队伍搭配需兼顾输出、辅助与功能性,根据副本机制灵活调整。养成周期较长的角色应优先保证核心技能等级,再逐步完善其他配置。定期参与活动获取资源,可有效缩短培养周期,提升整体队伍强度。